用昆曲展现革命者的凛然气韵(2)

《瞿秋白》延续了张曼君导演的用昆韵舞台风格,注重戏剧空间的曲展建构,遵循戏曲的现革原则与规律。但这一次并没有在大开合中表现大气象,然气而是用昆韵节制而含蓄、以少胜多。曲展舞台之上,现革天幕之下,然气一黑一白两个巨幅景片静静凝立,用昆韵“昼”与“夜”、曲展“阴”与“阳”、现革“生”与“死”,然气都蕴含其中。用昆韵没有纷繁的曲展道具,没有琐碎的现革调度,一张审讯桌、一张监狱床,便代表瞿秋白所处之环境。明灭的灯影、简约的造型、流动感和空灵感兼具的舞台,自始至终弥漫着无法言说又挥之不去的寂寥,但就在这份安静与孤独中,革命者的热血与铁骨却呼之欲出。

身为江苏省昆剧院掌门人的施夏明与瞿秋白牺牲时的年龄相仿;多年昆曲巾生表演的濡染让他身上的古典儒雅和清净淡泊的气质,与瞿秋白的文人书卷味相当契合。施夏明充分运用深厚的艺术积累和个人的形象特质,成就了这个俯仰天地、有血有肉的高贵灵魂。尤其瞿秋白教反派人物演唱俄语版《国际歌》一段可谓是点睛之笔。结尾更是充满浪漫主义的浓郁美感,瞿秋白在一片象征着鲜血的花瓣之中,安然端坐于刑场上。“生如夏花纷灿烂,死似秋叶意自恬。”这一刻的高贵、宁静与悠远,把人们的心灵带入更丰富的精神境界。

由于编、导、演的合力创作,表演者与角色精神气质的高度契合,再加上既保持戏曲之古韵,又体现时代之精神的舞台审美,共同构成了《瞿秋白》的气韵之美,使其成为昆曲现代戏探索道路上不可多得的佳作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. 必需的地方已做标记 *